第(2/3)页 华夏古代写的那些演义小说,里面的将军们,都是武功很高强的。 隋末演义中,还搞了一个好汉们的武功排名。 甚至打仗的时候,通常都是先将军打,决出胜负以后再士兵打。 所有这些,虽然与实际情形是不一样的。 问题是,不一样,为什么演义小说还会这些写呢? 这说明,在老百姓的心里,是很重视军队中将军的武功的。 徐达和常遇春武功高强,自然很受敬重。 徐达和常遇春除了有一身好武艺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,就是他们在战场上打仗的时候,作战勇猛,每次都是冲锋在前。 史料中就有很多地方特别记载了他们冲锋在前的例子。 既然主帅都冲锋在前了,士兵怎么可能不跟上呢? 所以打起来自然就非常厉害了。 其次,徐达和常遇春的对手也没有学过兵法。 徐达和常遇春的部队,和元朝军队打仗的时候不多。 他们和元朝军队打仗,都是在平定了南方以后。 而当时的南方,主要是陈友谅、张士诚这些人的部队。 而这些人,本身也都是农民军。 虽然徐达和常遇春没有学过兵法,陈友谅、张士诚这些对手的将军们也没有学过兵法。 当大家都没有学过兵法的时候,打仗主要就靠的是勇猛,靠的是军队里将军的魅力,而不是计谋了。 事实上,明末的统一战争,打仗的时候使用的计谋,确实没有秦末以及三国时期有名。 秦末和三国,有非常多了不起的军事家,谋略家。 但是元末被后世记住的军事家、谋略家似乎很少。 像李善长、刘伯温这种,他们其实很少指挥打仗,更多的是战略规划及后勤保障。 这也说明,因为大都是农民起义军互相在打仗,谋略使用上确实非常少。 当朱元璋统一南方后,派徐达和常遇春挥师北伐,攻打元朝正规军的时候,元朝正规军不是也打不赢吗? 事实上,徐达和常遇春在北伐的时候,一方面,他们已经有了实战经验。 另一方面,元朝早就不是什么正规军,而是在和北方农民起义军作战中成为残兵败将,不堪一击了。 所以徐达和常遇春打起来很轻松。 最后就是徐达和常遇春通过实战打出来了。 什么叫打出来了? 一是有了实战经验,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,仗该怎么打了。 二是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,敌人的弱点是什么,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打击敌人的弱点。 三是将领在军队中建立了绝对的权威,不用再强调纪律和执行力了。 还有就是徐达和常遇春得到朱元璋绝对信任。 徐达是朱元璋发小,常遇春也被朱元璋认为忠厚老实,因此对他们非常信任。 没有发生过刘邦直接闯进军营中,夺了韩信兵符这样的事情。 于是朱元璋很信任徐达和常遇春,因此他们的仗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,也因此打得非常顺。 仗只要大顺了,打起来自然就很厉害了。而获得朱元璋信任的徐达和常遇春,自然也就成为明军的最高统帅了。 至于他们谁强谁弱,世人各有评说。 ………… “谁强谁弱?” 看到这个话题,永乐大帝朱棣他就来了兴趣。 毕竟徐达常遇春两人,他是亲自接触过的,是很了解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