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………… 关羽首次进武庙是在唐德宗时期,当时增加了六十四位名将,关羽就是其中之一。 当时关羽的地位一般,到了宋朝之后,朝廷仍然沿用了唐朝武庙的祭祀体系,但是对于武庙中所祭祀的人员进行了增减。 宋朝初年增加了二十三个名将进入武庙,比汉朝灌婴、班超,唐朝的秦叔宝,都是这个时候增加进来的。 同时拿掉了二十三个名将,拿掉的名将包括:白起、吴起、孙膑、廉颇、韩信、彭越、周亚夫、邓艾、张飞、李光弼等人。 宋朝之所以这么做,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评选名将,关羽在宋朝初年是被排除出武庙的,这个时候还是宋太祖赵匡胤当政时期。 到了北宋末年的宋徽宗赵佶当政的时期,武庙的名将名单又有变化,把原来的十哲去掉,改成七十二名将,这个时候主祭仍然是姜子牙,然后在殿上祭祀的十人是:管仲、孙武、乐毅、诸葛亮、李勣、田穰苴、范蠡、韩信、李靖、郭子仪。 这与唐朝的十哲人员稍有变动。 然后七十二名将的人员也有所增加,像赵匡胤时期拿掉的白起、吴起、孙膑、廉颇等人又加了进来,同时三国时期的关羽、张飞、邓艾又被重新加入名将之中,所以关羽在北宋末年又进了武庙。 宋朝的七十二名将被分为三个档次,其中张良是一档。 管仲、孙武、乐毅、诸葛亮、李勣、田穰苴、范蠡、韩信、李靖、郭子仪这十人是二档。 其他所有人都归入三档,包括关羽。 宋徽宗赵佶对关羽相当看重,不仅仅把他重新加入武庙,而且在二十年年间,四次加封关羽。 分别封关羽为:忠惠公、崇宁真君、武安王、义勇武安王。 关羽死的时候爵位不过是汉寿亭侯,到了北宋末年就突然被封为义勇武安王。 尤其注意两个字:义勇。 这说明宋徽宗赵佶加封关羽,是考虑了关羽的义和勇,义就是义气、仁义,勇就是勇猛、英勇。 北宋灭亡后,南宋建立,基本上继承了北宋末年武庙的安排,并且还两次加封关羽,在宋高构时期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,在宋孝宗时期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。 关羽从宋朝开始就已经成为王,用得最多的就是武安王,然后加上各种谥号,但关羽仍然只是武庙七十二将中第三档的其中一人。 在宋真宗时期,以关羽为主祭祀的关圣庙开始出现。 宋朝灭亡后,元朝也继承了宋朝武庙的祭祀,并且两次加封关羽,并且多次减少武庙中的名将,但武庙的主祭祀仍然是姜子牙。 到了明朝后,明初朱元璋把姜子牙入侍历代帝王庙,并废除了武庙,所以明初武庙就不存在了,其中供奉的名将也就不再祭祀了。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,重建了武庙,明神宗万历皇帝不仅加封关羽为“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”,而且把关羽定为武庙的主祭。 而陪祀是周仓和关平。 这是因为关羽的封号是“关圣帝君”,又是明朝武庙的主祭祀,所以关羽在明朝开始,取代了姜子牙成为新的武圣。 所以,关羽成为武圣是在明朝开始的,之后的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崇祯皇帝加封关羽为“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”,并且从明朝开始,关羽的武庙主神地位与孔子的文庙主神地位开始并祀,明朝末年的对于关羽的祭祀达到了一个顶峰,在当时的北平城内外就有关帝庙近百所。 进入清朝后,关羽的祭祀再一次达到顶峰。 雍正八年,清世宗雍正皇帝正式追封关羽为武圣,并建立了以关羽为主祀的武庙的祭祀系统,也就是关帝庙,并与孔子的文庙并列,合称文武庙,在整个清朝,关羽的地位那是相当高的,并且取代了姜子牙成为新一任的武圣。 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,十次加封关羽,最后一次加封是在光绪皇帝。 光绪皇帝加封关羽为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”。 名字越来越长,谥号越来越多,都是为了配合武庙祭祀而加封的,所以至今关羽也是武庙主祭,更是武圣。 关羽的确是武圣,那么有问题来了,岳飞呢? 岳飞文武双全,不仅个人武力突出,而且练兵、带兵打仗都是一流,至少在南宋初年没有人比得上他。 岳飞因为是在宋高宗赵构的主持下叛定罪名成立被杀的,但很多人知道他是冤枉的,一直到他被杀的二十年后,才由宋孝宗下诏平反,并且给了岳飞谥号为“武穆、忠武”,并加封号为鄂王,但岳飞没有进南宋的武庙。 到了南宋宋理宗时期,把南宋都城临安府太学中的土地庙改称为“忠显庙”,以纪念岳飞。 同时把岳飞被封为庙神“忠文王”,这是对岳飞的一种祭祀,但并非武庙中的祭祀,与武庙也毫不相干。 宋朝灭亡后,元朝改组了武庙,只保留了十哲,其他全部删除,所以元朝的武庙中也没有岳飞。 但在元顺帝时期,将岳飞封号在宋代封号的基础上增加了“保义”二字。 第(2/3)页